2008年4月9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机构编制何时不再是橡皮筋
张传发

  安徽临泉县物价局市场整顿办公室是这个局设立的物价执法二级机构。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直接对市场进行物价检查的机构,其工作人员工资的唯一来源竟是罚款(4月7日《新安晚报》)。
  这样的新闻,如有“连续报道”,很可能是临泉县物价局将这个“市场整顿办公室”来个一撤了之。但若仅此而已,这类丑剧有可能过不了多久又会在临泉县或其他地方上演。
  其实,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超编”二字。工作人员超编后,就另外设立了一个二级机构;为了解决这个“二级机构”人员的吃饭问题,便有了“以罚没收入作为工资唯一来源”的点子;接下来才有人“乱罚款良心不安,不罚款又拿不到工资,真是左右为难”。
  现实中,很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政府机关,常见“在编的没事干,干事的却不在编”。个中原因是,顶不住方方面面的压力,单位领导或通过当地的编制委员会,或干脆来个自作主张,对某些“七姑八姨”先“借调”,再塞进“临时机构”。后来能转正的千方百计争取“转正”,实在“转正”不了的,就像临泉县物价局这般,设一个“市场整顿办公室”,来个“以罚款谋生”。总而言之,在一些地方一些机关,机构编制就像小姑娘头上的橡皮筋——扎一根辫子是扎,扎三根辫子也是扎,弹性大得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07年5月1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此前,中央编制办、监察部也联合下发过《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应该说,我国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已经有法可依,也越来越“刚”。“全靠罚款发工资”这一新闻的出现,正说明如上的条例与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认真地贯彻落实。
  “机构编制”何时不再是“橡皮筋”?解决这个问题,“难”就难在“两手都要硬”。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不仅要“听汇报,看材料”,更要走“民间渠道”,这是“一手硬”;另“一手硬”,则是对照《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对那些“乱招和尚乱建庙”的违规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搞‘下不为例’”。惟其如此,机构编制工作才会循编蹈制。